四川省绵阳市地方志,民国新修《安县志》六十卷,夏时行修,刘旦纂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。夏时行,字正寅,民国十六年(1937)安县知事。刘旦,号公旭,安县人,清末廪生。
夏氏见县志失修近七十年,其间,诸事莫可稽查,故决议续修,遂开志局于民国二十年(1931),次年,夏时行离任,继任县长黄恺公踵事监修,又历时一年余完工,未及付印,其稿本共计六十卷,藏于县政府。直至民国二十六年(1937),方由县长成云章复聘县人陈绍钦等再纂辑《安县续志》六卷,而后与原稿一并付之石印,订成十二册刊行。民国二十七年(1938)又成安县续志六卷,订成一册。
民国修志经过,据民国二十二年(1933)修志局局长兼总纂刘公旭序,谓“安县县志,明以前无所闻。清乾隆十二年,县令施公廷钧草创规模,资教谕戴公维植之力,至四十七年经继任张公仲芬分四门而始有成书。及嘉庆辛未岁,大府奉朝命修省通志,檄各州县修辑新志,以备采择。县令杨公英燦复加搜求,更变旧例,列为三十目,较前为备。咸丰辛酉遭蓝逆之乱,全川殉节死难之绅民,应补入省通志褒扬美德,藩宪又檄县续修县志。同治二年,县令余公天鹏,聘邑举人陈刘二先生以成其事,迄今逾七十年矣。山川道里,已非昔日之崎岖,官司职守,已非昔日之简略,风土人物,已非昔日之朴淳。加以国体变更,学校改组,偏僻之地,今开市场,通显之人,相继物故。全省通志续修,历数春秋,屡函催取新志,备采录焉。客岁县长夏公正寅,延任局务,即聘县中耆宿,共襄其事,阅六月而初稿就。今县长黄公恺公继续督修,又阅五月而全稿脱。”至于安县续志,则因前志编成待印,稽延数年,其间文献,苦无稽考,继任县长成云章,特聘县人陈绍钦编续志一册,五月而成,时为民国二十七年(1938)仲夏。
安县志共分六十卷,分别为方舆门十卷,建置门九卷,职官门四卷,食货门六卷,学校门二卷,人物门二十二卷,礼俗门四卷,艺文门三卷。安县续志因疆域川流形势等已备于前书,故仅列建置二卷,职官一卷,食货一卷,学校一卷,人物一卷,约45万字,细目罗列太过繁琐,多达数百,一区一乡,一里一甲地分述,有的类目下仅有数字。志中所载内容虽极丰富,但卷帙编排混乱,与目录所列多不相合。其有价值之史料,在山川水利、场镇沟坳、新设局所、民众事业、新办学校、各项税收等门类中。以及灌溉情况,堰塘之修筑及所灌溉范围记之亦详。清末至民国年间之兵防情况,各局所如公安、财务、教育、司法、经费等史料有较高的价值。另外是社会风俗、艺文等门类中所载史料亦较可贵。唯列女、礼俗等收载过于繁琐。
今存民国二十七年(1938)石印本。另外,该志原稿残存近半数,今藏四川省图书馆。
地方县志中的节庆活动记载,揭示了一个地区的节庆传统和社会生活,这些记载对于理解地方社会的文化活动和节日习俗具有重要的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