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川省成都市地方志,同治大邑县志,二十卷,清赵霦纂修PDF高清电子版影印本下载。赵霦,安徽太平县人,附贡,曾任大邑县知县。大邑县经明末战乱后,官私典籍,荡然无存。乾隆初,县令宋载搜遗捐坠,荟萃成书。兹编则为续乾隆宋志而作。《大邑县志》同治六年(1867)刻本,共二十卷。卷首为序、凡例、重修姓氏、原纂姓氏。正文分为:卷一,舆图。卷二,纪事沿革表。卷三,疆域志。卷四,山川志(附堰塘)。卷五,古迹志(附冢墓)。卷六,田赋志(附留支、户口、权政、盐法、茶法、仓储、蠲政)。卷七,风土志(附物产)。卷八,建置志(附城池、卫署、试院、坊表、津梁、铺司、义冢)。卷九,学校志(附书院、乡学)。卷十,祠庙寺(附典礼、仪制)。卷十一,寺观志。卷十二,金石志。卷十三,职官表。卷十四,选举表(附荐辟、封荫、文秩、武秩、应例、耆民)。卷十五,循吏传(附武功)。卷十六,列士传。卷十七,列女传。卷十八,艺文志。卷十九,杂事志。卷二十,序录。此志记载翔实,援引博赡,颇具大家法度。惜其校对多疏,如卷十七列女,自第一页至第五页,齐栏卷数下,均刻目录二字。另外,同治大邑县志次第亦有乖于体例处。该志尚有光绪二年(1876)林嘉澍、余上富增刻本。
清赵霦纂修。赵霦,字虹岗,安徽太平县人,附贡生,同治四年(1865)任大邑县知县。赵霦来任知县后,需查阅旧乘,见失修已逾百年,其间人事变迁极大,并无典籍可稽,便与教谕王煦(富顺县恩贡)、训导张申五(温江县举人)等商议,召集县中士子采访搜集,设局纂修,于同治六年(1867)毕工刊行。光绪间知县林嘉树(湖南安福县(今临澧县)举人)为之增修,未竟其功。继任者余上富(陕西拔贡)再续增梓行。
同治大邑县志分二十门附二十九门,约20万字,各门类记事较有条理,内容丰富。山川古迹收载极详,且多所考证。金石门收载境内各种碑记、石刻、墓铭等亦极详尽,史料价值较高,有如迎仙阁、开化寺、宝珠寺等所藏许多碑记。艺文门中不乏佳作,如明、清多人所撰《游雾中山记》,清汪忏的《大邑水利源流考》,以及唐宋元明著名文人杜甫、陆游、文同、张三丰、杨慎等人的诗文,朱载的诗文亦收入不少。杂事门则收载不少野史遗闻,如陆游之游览境内鹤鸣山之趣事,张三丰山中修炼等。唯列士、列女收载过滥,达4万字。
此大邑县志今存同治六年(1867)刻本和光绪二年(1876)增刻本。
地方县志中的水利记载,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和水利管理,这些记载对于理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