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区: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地方志
书名:民国东丰县志
卷数:全四卷
作者:邢麟章 王瀛杰修 李耦纂
版本:民国二十年[1931]铅印本
格式:原书原貌彩色高清PDF电子影印版
大小:42.32 MB
页码:1186双页
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地方志,东丰县志 四卷 邢麟章,王瀛杰修;李耦纂 民国二十年[1931]铅印本 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。
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东丰设治。5年后,建土城。据民国十七年《东丰县志》记载:“旧土城之建筑在前清三十三年(1907年)形似正方,南北长一百六十丈,东西宽一百四十八丈,面积二千二百九十三方丈,城高二丈,池深如之”。“城墙用土筑之,门用木石盖,设治之初,初具规模而已”。城东南西北各辟4门,东门名为翼化,南门名为抚来,西门名为迎恩,北门名为惠远。城内除公署及官府外市房无几,居民寥寥。闹市皆在城外东南关(现丰贸城南端),南关顺城大街(现向阳路)长3里许,市肆鳞次,较为繁盛。关东大街(现药业大街)也较繁华,但仍不如东南关,更不如南关顺城大街。
旧土城位置,东南角文庙及两等小学校(原县医院位置),南至官当胡同(今工商银行胡同),西北是省立师范(今场站),北邻警察所(今实验小学)。
民国十一年(1922年),土城逐渐颓秃,由于仁义军经常出没在东流水各县,城内官兵守无凭籍,遂有复修土城之意。民国十二年(1923年)春,军警执法处长常维怀与县令马仲援及地方绅商计议,用烟、赌罚没款作为修城费用。于民国十二年(1923年)春季动工扩建东丰县城,同年秋季竣工。这个新土城,据民国十七年《东丰县志》记载:“大势形方,南北最长五百五十一丈,东西最宽四百一十丈,面积为2.1平方公里”。四方共辟7门:绥和门即大西门,阜安门即大东门,振武门即大北门,偏西为小北门,宣化门即大南门,偏右为小南门,偏左为南便门。新土城墙高2丈,厚1丈,各门的建筑材料均用砖石筑砌。民国十六年(1927年)东丰县车站建成,车站位于城外东南角,距离城内6里许。由于城内至车站行旅不便,为此,于民国十九年(1930年)复于城之东南,新辟一门,名为新开门。大同元年(1932年)夏季,为防所谓“匪患”,经县长王瀛杰募工修补颓塌之处,建筑炮台,坚固城防。伪康德元年(1934年)经商民呈请,于阜安门右侧又新辟一门,名为朝阳门,即小东门,以利商务。以后,南便门逐渐废除。
县城所有城门伪满时期被破坏,土城墙保存至解放初期。
1947年,城厢区划北门、南门,东门、西门、中央、新开门6街。1956年,城厢区正式更名为东丰镇,辖东门、西门、南门、北门、中央5街,成为全县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1958年3月,东丰镇改名为常青人民公社。1961年3月,恢复“东丰镇”名称,辖东门、西门、南门、北门4街及忠厚、青龙2个大队。1962年3月,永青、东青并入东丰镇,忠厚、青龙划归镇郊公社。1969年3月,撤销镇郊公社,与东丰镇合并,下辖东、西2街及双胜、久胜、德胜、苗胜、卫东、忠厚、东青、青山、永青、青龙10个大队。1980年1月,镇郊公社从东丰镇析出,东丰镇辖东、西、南、北4街及青龙、东青大队。2003年5月,东丰镇与镇郊乡再次合并,共辖通山街、兴隆街、东风路3个街道办事处,13个社区居委会,10个村民委员会,58个村民小组。2005年2月16日,原仁合乡并入东丰镇,辖西城、府南、兴隆、南站、东兴、府北6个社区,21个村委会、137个村民小组。幅员面积198.90平方公里,耕地5739公顷,总户数31756户,总人口96504人。
“大肚川”的由来
东丰俗名“大肚川”,因此过去一些资料记为:东丰地形如牛胃,故俗有“大肚川”之称。地形似胃是实,俗名大肚川亦对,但“大肚川”之名并非因地形而得。
据《清史稿》记,东丰“明属梅赫卫,后属辉发部”。光绪二十八年为海龙属之东围场地,设治“大度川”,置县隶(海龙)府。这个“大度川”并不是指东丰全境而言,据民国五年的《东丰县志略》记:“遂择围心之‘大度川’即‘阿木巴拉洪阔’,设县治,命曰东平县”。这说明,“大度川”只是盛京围场中的地名之一。整个围场乃是“盛京围场”。东丰地处盛京围场中的东围场。设县时东围场地方已由海龙、辉南建厅时占用了20个围,所余的22个划围为东丰县。这22个围的地形又恰好似胃,胃俗称为“肚”,与县治中心“大度川”的“肚”音谐,人们遂将“大度川”谐读为“大肚川”。又因“肚”与东丰地形巧合,后人遂误认“大肚川”是由地形似胃而得名。其实,“大肚川”是东丰境内一个围场的汉译名——“大度川”演化而来的。
地方县志中的法律记载,揭示了一个地区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,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的法律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