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省漯河市地方志,郾城县记(民国版)PDF高清版影印本下载。民国10年(1921年),郾城县志已正式脱稿,定名《郾城县记》,全书分为图经、疆域篇(上、中、下)、大事篇、学校篇(上、中、下)、赋役篇、沟防篇、职官篇(上、下)、封国篇、科目篇、艺文篇(上、下)、金石篇、耆旧篇(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)、列女篇、述略、文徵内篇(上、下)、文徵外篇(上、下),共30卷。开篇冠以县城池图、行政区划图、河流分布图。上限大事记起自周平王,下限截止宣统三年。至民国十二年(1923年)《郾城县记》未出版,陈金台卒。后由周世臣(即周云,清光绪二十五年任郾城知县)整理,于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出版。该县记出版发行后,一时在方志界,震动很大,颇负时望,誉之者称为中州方志名著。
郾城历史上曾多次修志,据文献所载,最早的志书当推元至正年间(1341—1370)纂修的《郾城县志》,但早已失传,书目、内容已无可稽考。第二部是洪武年间(1368—1398)倪俊编纂的《氵隐阳志》。原本无存,其序收录到明嘉靖三十三年(公元1553年)编纂的《郾城县志》里。据《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》记载,郾城国内发现藏书的仍有六部:即明嘉靖三十三年赵应式编纂的《郾城县志》十二卷刊本;明崇祯十年(1637年)李振声、李豫纂修的《郾城县志》,北京图书馆、日本东方文化学院藏有胶卷本;清顺治十六年(1659年)荆其惇修、傅鸿邻补修、闫举等纂修的《郾城县志》十卷刊本;清乾隆十年(1745年)赵作霖纂修的《郾城县志》十卷刊本;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傅豫纂修的《郾城县志》十八卷刊本;民国二十三年(1934年)陈金台纂修的《郾城县记》三十卷刊本。
地方县志中的方言记载,记录了当地的方言特点和方言变化,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地方语言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。